第八十四章 策反(2)
9月10日,翻译官的伤在调理之下,也好得差不多了,翻译官对夫人说:“这伤好了啊,就是神清气爽。”
夫人说:“我可是答应八路了,等你伤好了之后,为他们做事。”
翻译官感叹道:“我已经死过一回了,不怕了,这回还真得谢谢人家八路。”
夫人说:“当家的,咱们好歹也是中国人,你说你天天去日本人那儿,帮他们做事,我现在都不敢出门,怕人家戳我脊梁骨。”
翻译官说:“可现在不是日本人的天下嘛,国民党都打不过日本人,何况八路?”
夫人说:“我听你的意思,你还想反悔啊?”
翻译官说:“我不是那个意思,八路,咱们可以见一下,我也可以帮他们做事,前提是,保住咱的命要紧啊!”
夫人说:“说到底,你还是想反悔,我当初看你伤的那么重,跪下来求八路,才把你的伤治好,我见过八路,他们个个都很和善,你要是怕死,我带儿子去投八路,让儿子打鬼子。”
翻译官一听,不干了,说:“我怕死?我原来担心你们娘俩,你话说到这个份上了,我也豁出去了,跟日本人死磕到底!”
夫人笑着说:“听这一句还差不多,有个男人样!”
翻译官说:“你去联系八路,到县城里来,我和他们商量商量。”
夫人赶忙回答:“好,我这就去办!”
当天夜里,夫人驾着马车来到李庄驻地,求见了鲁南支队的领导。
韩斌把夫人迎到支队部,对夫人说:“坐吧,今天过来又有什么事啊?”
夫人坐下,看着支队部的四位领导,说:“我今天过来,是专程来谢谢你们,救了我当家的,要是没你们,他早就死了。”
邦义笑着说:“谢就不必了,我们原先说好的事,你办好了吗?”
夫人听完,笑着道:“我一高兴,差点把正事忘了,我今天过来,就是专门来和你们商量这件事的,我男人已经答应了,请你们去县城商量具体事宜。”
老吴疑惑地问:“去县城?”
夫人说:“对,我对他说,要是你不帮八路,我和儿子就去投八路,他这才同意。”
韩斌问:“他还说什么了没?”
夫人说:“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,我男人也不是怕死,他就是担心我们娘俩,他还说,只要能保住命,做什么都愿意!”
韩斌笑着回答:“你放心,我们八路军绝对保证你们的安全。”
夫人听完,点点头。
邦义对夫人说:“金营县哪个茶楼最安静?”
夫人回答:“要说最安静,肯定是心怡茶楼,那儿离集市有段距离,人少。”
邦义说:“好,你回去告诉你们当家的,明天中午12点,我们的人在心怡茶楼等他,我们一人拿两把折扇当暗号,你男人看见了,过来问:‘你是卖扇子的还是喝茶的?’我们回答:‘我们是来办事的。’记住了吗?”
夫人点点头,重复了一遍给邦义听。
邦义听完,说:“对,就是这样,没什么事,你先回去,明天中午,和你当家的见面细谈!”
夫人起身,给大家鞠了一躬,就回城里了!
夫人走后,张清问邦义:“你真打算去?”
邦义说:“去啊,为什么不去?”
张清问:“你不怕有危险吗?万一那个翻译要是反悔了怎么办?”
邦义说:“自从我军校毕业一来,每天都有危险,我都习惯了。”
老吴说:“翻译夫人刚才说,她是拿自己和儿子逼着那个翻译帮我们做事。说明那个翻译心里面,还没有真正的愿意帮我们,只是被逼得没办法,这种情况很危险啊!”
邦义说:“现在日本人在战场上连连得手,翻译又不是傻子,心里难免摇摆,翻译不也说了吗,只要我们保证他们的安全,他就帮我们做事。”
张清问:“现在这个时候,谁还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啊!”
邦义说:“别急,我有办法!现在,我们还是商量一下,明天谁去比较合适。”
韩斌说:“我带老陈去吧,我是军事主官,这件事理应由我负责。”
邦义笑着说:“这次,谁去都行,唯有你不能去。”
韩斌问:“为什么?”
邦义回答:“你是军事主官,我们刚打疼了日本人,你要是走了,日本人打过来了,谁主持大局?”
老吴也说:“参谋长说得对,你就别去了,我提议,让参谋长带着老陈去,毕竟,谈判这样的事,也是他分内的工作嘛!”
张清也表示同意,说:“老吴说得对,邦义去谈,我也很放心。”
韩斌对邦义说:“怎么样?你走一趟?”
邦义说:“没问题,这件事原本就是我兜下来的,我走一趟也很正常,只是,我除了带老陈以外,再把子真带上,一来,有个女人可以更好的掩人耳目,二来,我和子真可以化装成少爷、少奶奶,老陈装伙计。”
韩斌说:“行是行,子真去了,万一有什么变故,你们的行动会不会受影响?毕竟子真还不会打枪。”
邦义说:“没事,我既然带子真去了,肯定能把他带回来!”
韩斌说:“既然你已经计划好了,那就按照你的计划行动吧!”
9月11日上午,邦义带着陈远和子真换上便装出发了,在路上,子真问邦义:“为什么这次行动要带上我啊?”
邦义对子真说:“带你出来执行任务,不好吗?”
子真说:“我怕我会拖累你们!”
邦义笑着说:“别怕,你自然一点就行。”
陈远也对子真说:“赵处长,你别怕,有参谋长带着你,怕什么!”
子真依然怀着忐忑的心里,跟着邦义他们。
进了城,邦义走一路问一路,找到了心怡茶楼,此时已经11点多了,邦义一行人走进茶楼,上了二楼,找了个靠大街的位置,坐了下来。
伙计走过来,问:“三位要点什么?”
邦义对伙计说:“一壶茶,再来点点心。”
伙计听完,说:“好嘞,你们稍等,东西马上就送过来。”
陈远小声地问邦义:“参谋长,点心是什么?好吃吗?”
邦义用手打了陈远一下,说:“叫少爷,少奶奶,叫什么参谋长!”
陈远喊习惯了,经邦义提醒,也意识到错误,忙说:“对不起,对不起,少爷,少奶奶!”
子真在一边听完,正偷笑,伙计把茶水和两碟点心依次送了上来。
邦义给两位一一倒好茶,说:“把包里的扇子拿出来,放在旁边!”
陈远从包袱里,拿出在集市上,刚买的六把扇子,放在三人的桌子旁边。
邦义拿起一块点心尝了起来,子真也拿起一块。
陈远学着大家的样子,也拿起一块吃了起来。
邦义边吃点心,边品茶,小声地对子真说:“现在还紧张吗?”
子真摇摇头,小声地回答:“好一点了。”
邦义笑着说:“这就对了嘛,自然一点。”
子真点点头。
邦义刚和子真说完,回过神来看陈远,陈远的嘴巴里塞满了点心。
邦义看着陈远,笑出声来,对陈远说:“老陈,你想干嘛?你不能慢慢吃吗?”
陈远努力地咽了咽,说:“这太好吃了,我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。”
子真也笑着说:“老陈,你慢点,别噎着,我们不吃了,都给你!”
邦义小声说:“老陈,我们来执行任务的,你吃的这么快,人没来怎么办?我们可没带那么多钱!”
陈远点点头,说:“我知道了。”
说话间,从楼梯口慢慢走上来一位人,这个人着一身长袍,戴着一顶帽子,手拿一把折扇,走上二楼时,到处张望,看到邦义这一桌有三个人,六把折扇,便走了过来。
邦义也注意到这个人,稍微对陈远和子真点点头,示意人来了。
翻译官走过来,小声问:“你们是卖扇子的还是喝茶的?”
邦义笑着说:“我们是来办事的。”
翻译官听完,知道他们就是前来接头的人,对三位说:“三位包间里请,我们谈正事。”
邦义起身,对翻译官说:“好!”
翻译官对伙计大声说道:“小二,准备一个包间。”
伙计马上应答:“好嘞!”
说着,便把四位带到一个包间里,翻译官对小二说:“上点酒菜,送到包间来!”
邦义说:“酒就不必了,菜可以上。”
翻译官听完,对伙计说:“那就不要酒了。”
伙计听了,回答:“你们稍等,先休息,菜马上就到。”
翻译官请邦义一行人就坐,关上门,问:“谢谢你们上次的救命之恩啊,要不然,我早就死了!”
邦义笑着说:“我们的政策是,中国人不打中国人,我们救你也是符合我们的政策的!”
翻译官一声感叹,说:“是啊,中国人不打中国人,这句话,让兄弟我害臊啊!”
邦义笑着说:“还没请教您的大名!”
翻译官说:“我叫杨瑞,日本人没打进来之前是做买卖的,不过,是和日本人做买卖,年头长了,鬼子话也会说了,后来日本人打进来了,买卖做不成了,为了活命,干了这件丢祖宗脸的事!”
邦义安慰地说:“杨兄弟,你也别自责,现在帮我们打日本人,也不晚啊!”
杨瑞说:“实话实说,我现在仍然有顾虑。”
邦义问:“有什么顾虑现在大可以说,我们尽量帮你解决。”
杨瑞说:“以前没成家的时候,什么买卖我都敢做,包括走私军火,我也不是个怕死的人,现在成家了,有后了,反而做事束手束脚。”
邦义说:“你放心,我们保证你的安全,你的情报,只有在你觉得很安全的情况下,才可送出,你觉得有一丝丝危险,可以停止活动。”
说话间,菜上上来了。
菜上齐后,杨瑞对伙计说:“我和这位老板在商量事情,我不叫你们,你们就别上来了。”
伙计点点头,说:“好,你们谈!”
伙计走后,杨瑞继续说道:“我的情报怎么交给你们?我总不能让我媳妇儿,天天往你们那儿跑吧!”
邦义笑着说:“这你放心,这家茶楼对面有个书店,这家书店由于人少,濒临倒闭,我们会把它租下来,当你看见书店门口摆放着三盆花,花盆边立着一把折扇的时候,说明我们的人已经租下来了,你就可以进去,暗号还是以前的,不变。”
杨瑞感叹道:“你们做事真是细致入微啊!来,咱们边吃边说。”
大家动起了筷子,邦义笑着说:“现在你放心了?我还是那句话,你觉得足够安全的情况下,可以把情报传出来,没有情报期间,我们驻地出现任何损失,都与你无关。你的情报,必须准确!”
杨瑞说:“你们放心,我好歹也是中国人,而且还是山东人,孔老先生的家离这儿也不远,在山东帮日本人做事,真是丢祖宗的脸。”
邦义笑着说:“杨先生,只要你真心弃暗投明,帮我们打跑了鬼子,你非但不丢人,还给祖宗争了光!”
杨瑞说:“好,我答应你们,跟你们干,希望你们的书店能尽快开张,我好在日本人那里活动啊!”
邦义回答说:“你放心,我们尽快!”
